2016年07月26日
我们都知道,中国的香文化历史悠久,且丰富多彩,那么这么灿烂的香文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,有多久的历史?又有哪些重要阶段呢?
中国的香文化,在历史上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:
以汉武帝为界,前面为第一时期,可称初始期。其间,所烧的香有以下几种:柴、玉帛、牲体、香蒿、粟稷等。烧香的作用一是养性、二是祛瘟除虫、三是用来祭祀。烧香行为由国家掌握,由祭司执行。(相关阅读:沉香熏香的用法)
第二个时期,从汉武帝到魏晋,可称引进期。汉武帝于中国香事的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。其一,武帝奉仙,以求长生,是神就敬,从而打破了以往“香祭天”的垄断;其二,武帝时期香品逐渐走向实用化,如置椒房储宠妃、郎官奏事口衔鸡舌香等,打破了香必用祭的垄断,使香进入了日常生活;其三,也是最重要的的一点,武帝大规模开边,就在这一时期,产自西域的大批“香料”传入中国。
第三时期是普及期。香走向普及,是隋唐以后的事。普及的原因有二:
一是“西(域)香”由“南(两广、海南)香”所取代,南香的大量涌入,使香的价格降低,为普及提供了物质准备;
二是佛、道二教从六朝以来大发展,轮番跻身于国教的至尊地位,信徒增多,使供奉烧香走向普及。
香文化经过汉魏隋唐时期的发展,到宋代已是羽翼丰满、沉淀丰厚,使宋人研究香文化具备了应有的条件。连宋代的市井生活中也随处可见香的身影——街市上有专门卖香的“香铺”、“香人”;有专门制作“印香”的商家;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“香婆”;街头还有添加香药的各式食品,如香药脆梅、香药糖水(“浴佛水”)、香糖果子、香药木瓜等等。这也是香文化的发展已进入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。
在描绘汴梁风貌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,有多处描绘了与香有关的景象,其中即可看到一家香铺门前招牌上写有“刘家上色沉檀拣香”的字样(盖指“刘家上等沉香、檀香、乳香”,拣香指上品乳香)。
甚至在当时对职业篆香制作的“香人”,也有统一服装的规定。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:在北宋汴梁(开封),“士农工商,诸行百户”,行业着装各有规矩,香铺里的“香人”则是“顶帽披背”(《卷5民俗》)。“日供打香印者,则管定铺席人家牌额,时节即印施佛像等。”还有人“供香饼子、炭团。”(《卷3诸色杂卖》)。“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、李家香铺、曹婆婆肉饼、李四分茶……。余皆羹店、分茶、酒店、香药铺、居民”(《卷2宣德楼前省府宫宇》)。《武林旧事》记载:南宋杭州,“(酒楼)有老妪以小炉炷香为供者,谓之香婆。”从这些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到宋代香事活动已广行于民间,由此看到香文化在中国大地的普及与繁盛。
发表评论:取消回复
名称(*)
邮箱
网址
正文(*)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中国香文化历史上的三个时期
2016年07月26日
我们都知道,中国的香文化历史悠久,且丰富多彩,那么这么灿烂的香文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,有多久的历史?又有哪些重要阶段呢?
中国的香文化,在历史上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:
以汉武帝为界,前面为第一时期,可称初始期。其间,所烧的香有以下几种:柴、玉帛、牲体、香蒿、粟稷等。烧香的作用一是养性、二是祛瘟除虫、三是用来祭祀。烧香行为由国家掌握,由祭司执行。(相关阅读:沉香熏香的用法)
第二个时期,从汉武帝到魏晋,可称引进期。汉武帝于中国香事的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。其一,武帝奉仙,以求长生,是神就敬,从而打破了以往“香祭天”的垄断;其二,武帝时期香品逐渐走向实用化,如置椒房储宠妃、郎官奏事口衔鸡舌香等,打破了香必用祭的垄断,使香进入了日常生活;其三,也是最重要的的一点,武帝大规模开边,就在这一时期,产自西域的大批“香料”传入中国。
第三时期是普及期。香走向普及,是隋唐以后的事。普及的原因有二:
一是“西(域)香”由“南(两广、海南)香”所取代,南香的大量涌入,使香的价格降低,为普及提供了物质准备;
二是佛、道二教从六朝以来大发展,轮番跻身于国教的至尊地位,信徒增多,使供奉烧香走向普及。
香文化经过汉魏隋唐时期的发展,到宋代已是羽翼丰满、沉淀丰厚,使宋人研究香文化具备了应有的条件。连宋代的市井生活中也随处可见香的身影——街市上有专门卖香的“香铺”、“香人”;有专门制作“印香”的商家;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“香婆”;街头还有添加香药的各式食品,如香药脆梅、香药糖水(“浴佛水”)、香糖果子、香药木瓜等等。这也是香文化的发展已进入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。
在描绘汴梁风貌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,有多处描绘了与香有关的景象,其中即可看到一家香铺门前招牌上写有“刘家上色沉檀拣香”的字样(盖指“刘家上等沉香、檀香、乳香”,拣香指上品乳香)。
甚至在当时对职业篆香制作的“香人”,也有统一服装的规定。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:在北宋汴梁(开封),“士农工商,诸行百户”,行业着装各有规矩,香铺里的“香人”则是“顶帽披背”(《卷5民俗》)。“日供打香印者,则管定铺席人家牌额,时节即印施佛像等。”还有人“供香饼子、炭团。”(《卷3诸色杂卖》)。“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、李家香铺、曹婆婆肉饼、李四分茶……。余皆羹店、分茶、酒店、香药铺、居民”(《卷2宣德楼前省府宫宇》)。《武林旧事》记载:南宋杭州,“(酒楼)有老妪以小炉炷香为供者,谓之香婆。”从这些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到宋代香事活动已广行于民间,由此看到香文化在中国大地的普及与繁盛。
Tags: 香道 概念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分类:沉香知识 | 评论:0 | 浏览:4713